



大安市叉干镇中学校位于吉林省大安市叉干镇庆发村,始建于1958年,2013年7月建成新教学楼并投入使用,新校园占地面积2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
学校各项教学设施先进、配套齐全,设有图书室(藏书8352册)、实验室、微机室、书法室、多媒体会议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的需要。
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质量立校、体艺强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为办学策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逐步提高。学校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其中白城市级骨干教师4人,大安市级骨干教师7人,大安市级名师1人。领导班子励精图治,严抓师德师风纪律,广大教职工无私奉献,莘莘学子刻苦拼搏,为叉干镇中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注重内涵传承,突出立德树人底蕴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的名片。学校始终秉承“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的办学目标,倡导“把握今天,精彩明天”的校训,认真践行“奋进、务实、创新、和谐”的校风,“博爱、树人、精业、善导”的教风和“励志、勤学、慎思、笃行”的学风,教育学生向上、阳光、乐观。学校以打造“书香厚德名校”为动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向标准化、特色化的学校迈进。

二、注重名师培养,促进教师全面成长
教师是打造书香校园的主体,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校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一是抓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廉洁教育,通过校园广播、展板等平台宣传优秀师德典范,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等在师德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二是抓教师读书。要求所有教师每学期必读两本教育专著,并且每周完成两篇读书笔记,四周完成一篇学习心得,作为期末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三是抓教师培训。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教师研修培训,要求参训教师认真总结与反思,培训结束后,写出心得体会,并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二级培训,达到一人培训,全体受益的目的。
四是抓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通过“青年教师新课标竞赛”和“教师基本功大赛”,使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
五是抓每周听评课。在抓好教师常规课的基础上,学校每周安排两名教师完成听课和评估课,校级领导听课并评课,给出意见或建议,促进教师成长。

三、提供成长平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为学生发展奠基,我校努力挖掘一切方式方法,实施全面育人。
一是营造阅读氛围。学校以思政课为阵地,优化情景教学,开展红色诗词诵读,并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二是创造阅读条件。每个班级设立一个图书角;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要求每生每月读一本好书;每生每学期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三是养成阅读习惯。阅读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是彰显阅读乐趣。每周升旗仪式时,组织学生在国旗下开展以爱国主义、文明礼仪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既教育了学生,又展示了学校的育人成果。




四、注重环境育人,突出校园书香文化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打造书香校园的核心。几年来,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进行校园美化、亮化、绿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在教学楼内设置“教育方针”“办学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展板、工艺品等,楼道墙裙设置经典诗文、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旨在宣传正能量,规范行为举止,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构建书香校园营造良好氛围。

书香校园的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大安市叉干镇中学校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深入推进书香厚德校园建设,引领叉干镇中学校全体师生超越自我,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信息来源:大安市叉干镇中心校
责编:崔振新 张靖群 复审:赵丽艳 高倩
终审:程树江 监制:孟庆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