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一校一品】大安市同建乡学校:办百姓满意学校 展乡村温馨校园

时间:2023-11-25 11:47:59 来源:大安融媒

分享到:

大安市同建学校建于1964年,2006年整合组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9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6500平方米。大安市同建学校的办学初心:“办家门口的满意学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校以“厚德明志,求真励行”的校风,注重“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为目标,力求打造百姓心中满意学校,乡村校园展温馨。
一.舒适环境,感受温馨
学校建设了宜居宜业宜学的温馨校园。校内设有9间网络化教室,一间计算机教室,并配备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温馨,欣悦前行。
近年,大安市同建学校新建了幼儿园教学楼,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幼儿园内,各种功能室配备齐全,科学发现室、图书阅览室、保健室等设施完善,室内室外全方位监控,确保幼儿在园期间,全程安全。
二.文化活动,提升温馨
大安市同建学校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校园文化具有极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锤炼意志品格,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至于是单调、枯燥的“疲劳战”,而是丰富多变、妙趣横生的积极追求。这对学生学习精神的激发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无疑是有益的。学校少年宫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各种技能,例如雕刻、舞蹈、书法、武术、音乐等。
学校少年宫让乡村校园提升了温馨程度。少年宫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也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展现自我、丰富生活的舞台。让孩子们在“玩”中受到教育、发展个性,追逐梦想,把“玩”的意义充分释放出来,充分突显乡村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促进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供有利契机。
三.德育教育,厚植温馨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如何引导青少年学会做人,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思考并努力实现的问题,就此我校开展一系列的措施,探索育人。
抓思政课和各科教学。小学和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是向学生进行的德育的主要课程。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改变过去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阶段主要教育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在初中阶段,进行道德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了解和遵守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遵守纪律的观念,增强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抓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共青团、少先队是学校党组织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得力助手。学校组织团员和少先队员学习团队基本知识,组织参加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德育教育,滋养孩子的心灵,厚植家国情怀。
四.家校联盟,助力温馨
孩子人生中的每一次拔节成长,每一个柳暗花明,都离不开学校与家长的通力合作。学校从“三全育人”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与学校交互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共同体——家校联盟。家校联盟主要活动形式是每学期的“家长节”(由家长会演变而来)期间,家长到校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等各方面情况。家长进教室认真地听课,仔细地观察孩子的表现,积极地与老师交流教学方法。同时家校联盟还开展亲子家书、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会、亲子种植等活动,培养孩子合作、沟通、协商等社会交往能力。家校联盟实现了育人主体从“单”到“全”,育人过程从“分”到“合”,育人空间从“点”到“体”的转变。家校合力,共同为孩子打造出一种更加和谐融合的学习成长环境。家校联盟,助力温馨!

办家门口满意学校,乡村校园展温馨。温馨相伴,幸福守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同建学校将继续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建设,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师生的心灵,以多彩的活动助力学生成长,以德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不忘初心、创新发展,让农村教育这片沃土百花齐放、芬芳满园。


息来源:大安市同建学校

责编:崔振新 张靖群  复审:赵丽艳 高倩

终审:程树江  监制:孟庆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