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于2011年9月,由原慧阳辅读学校和锦华辅读学校合并而成。是由大安市政府主办,大安市教育局主管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主要面向全市城乡招收智障儿童少年。党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和关心特教事业的发展。增大投入,优化办学条件,让残疾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学校教师队伍师德优秀,教学设备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学校设有多感官训练室、言语康复室、感统训练室、心理咨询室、调养室、律动室、舞蹈室、宣泄室、爱心超市、职业技能室等功能室。
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辐射作用,塑造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风清气正的教师队伍,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根本基点,积极开展“微心愿”“大手拉小手”“党员送课”等活动。党支部凝心聚力,科学谋划,精心部署,认真实施,在工作中秉承教育初心,在行动上践行育人使命,努力打造“五育并举 特色育人”党建品牌。
党建工作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以党性强师德,以党风促师风”的工作思路,以“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优秀代表为引领,增强教师的使命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聚焦“五育”并举目标,创新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学校以每周升旗仪式、班会晨会等为契合点,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党建工作与教学相结合,与教研共成长,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围绕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党员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精心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通过趣味生动的闯关环节,有效提升了课堂实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理自立能力。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带头作用,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短片,组织家长参加心理健康线上培训,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该校实施分类教学模式管理,落实选课走班制度,对不能到校的重度残疾学生进行送教上门活动,让残疾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党恩!
教育部强调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维护学生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该校在此背景下也明确加强运动与保健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优化工作环境和氛围,推进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锻炼康复训练器材和活动场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能、康复等有益活动。课堂教学时刻将增进学生各方面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注重不同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健康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锻炼,使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开展美育教育的基础,当学生处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时,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美育认知和学习过程。在党建引领下,为特殊的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该校为学生创设了舒适温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注重增强美育熏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设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编织、十字绣、串珠子等课程。参加残联举办的助残日作品展和文艺活动,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庆六一文艺演出,学校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系列活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结合各班学生的特点经常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
以党建活动为依托,深化劳动教育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并依据学生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自理能力,感悟劳动之美。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走进劳动实践基地,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农作物生长的乐趣;在校外,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鼓励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行者,实现了党建全程引领、家校协调联动。鉴于劳动与技能课程的重要性,该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了每周不少于四节的劳动与技能课,依托家庭、学校、社会,围绕“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劳动兴趣、训练劳动技能、塑造劳动行为,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将坚定不移以党建为强基引航,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保证党建工作全覆盖。特教人将不负人民的期望,积极探索特色党建模式,实现“五育并举 特色育人”目标,推动学校持续优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信息来源: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责编:崔振新 张靖群 复审:赵丽艳 高倩
终审:程树江 监制:孟庆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