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公卫科普】用科学和关爱,照亮艾滋病患者回家之路

时间:2023-08-05 14:20:38 来源:fish

分享到: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健康知识

十问十答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由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HIV病毒引起,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尽管罹患艾滋病对个人、对家庭都是一个坏消息,但人生终究需要积极面对。

家庭,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当经过专业治疗出院后,患者和家人往往还是有一些拿不准的问题,我们简要整理出以下十条问答,希望为患者回家的旅途提供帮助。

图片


图片

一起吃饭会传染艾滋病吗?日常生活哪些物品是不能共用的?

答:艾滋病病毒虽然很难清除,但它的体外生存能力其实很弱,不会通过日常活动传播。拥抱握手、日常共餐、共用厕所、一起游泳、咳嗽喷嚏等行为都不会感染艾滋病,通常认为,患者的粪便、鼻涕、唾液、痰液、汗水、尿液、泪滴甚至呕吐物并没有传染性。不过由于指甲钳、牙刷以及剃须刀等可能划破皮肤沾染血液,不应共用。

图片


沾到艾滋病患者血液就会传染吗,蚊子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答:夏天来了,恼人的蚊子打也打不光,有朋友担心被蚊子叮咬接触艾滋病患者血液。那么,接触到血液就会传染吗?其实不是的。健康、无破损的皮肤,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一般不会感染上。但是肛门、直肠、生殖道、口腔、眼睛等处的黏膜接触到,就要及时求医。如果被蚊子叮咬呢?HIV病毒很快会在蚊子体内死亡,不能生存繁殖,蚊子也不会带来自身或前一个被叮咬的人的血液。

图片


艾滋病患者的饮食有什么讲究?

答:艾滋病患者体型通常消瘦,主要原因是HIV感染会引起人体代谢率增高。HIV感染者免抗力下降,更容易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应通过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提供营养支持。避免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瘦肉、鸡蛋、鱼汤、豆制品、乳制品及新鲜的水果蔬菜。

图片


艾滋病患者可以坚持运动吗?

答: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不能过度。患者出院后应进行必要的适度锻炼,活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将目标心率范围控制在(220-年龄)×(60%~80%)以内。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毎天早晩走路1小时、打太极等等,以身体不疲劳为原则。运动后注意休息恢复,运动场所尽量不选人群密集地段,防止继发感染。

图片


出院后可以自行停药吗?

答:不可以。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原则很重要一条是:治疗当预防。用药的依从性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要坚持每日按时按量按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不得随意增减,更不能自行停止服用。为确保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应至少保证95%以上的治疗依从性。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都应及时致电咨询或到医院现场就诊。

图片


是否可以和伴侣发生关系呢?

答:艾滋病的主要传播包含性行为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患者体液中,尤其是阴道分泌物、精液等HIV病毒比较多,如果患病期间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性伴侣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会很高,所以患病时艾滋病伴侣禁止无保护性接触,可以通过安全套来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出现高危性行为,最好在2个小时内服用阻断药最好不超过72小时。

图片


出院后多久复查?有啥注意事项?

答:出院后,按照出院医嘱的随访时间到HIV感染定点门诊定期复查取药,一般在1个月左右或遵医嘱。复查时必须带上出院小结和相关检查报告,以便门诊医生了解住院期间的用药、疾病恢复等情况。定期体检能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并由医生对抗病毒治疗方案予以及时调整。

图片


如果发热、腹泻等症状怎么办?

答:出现发热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每天进食前后用温水或氯化钠溶液漱口,同时避免食用过热或过硬的食物,进食时细嚼慢咽,防止口腔黏膜破损。出现腹泻时,建议少量多餐,进行无渣或少渣饮食。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情况严重时及时就医。

图片


皮肤出现伤口破溃该如何护理呢?

答:艾滋病出院患者应该保证衣服的宽松性,选择质地柔软的衣服,保证床铺的清洁性与柔软性,避免皮肤摩擦影响。确实出现破坏伤口需积极消毒处理,促进创面的愈合,避免长期暴露释放病毒。家中常备橡胶手套和家用消毒剂(如漂白粉等),家人进行污染物品处理时需要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对伤口进行妥善包扎。患者的衣物、被褥,特别是内衣裤,易受到患者血液、精液污染,可以加入一勺漂白粉浸泡30分钟后再洗涤。

图片


日常沟通交流需要注意什么?

答:征服疾病与不幸的,除了时间,还有勇气和爱。心理重建对艾滋病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至关重要。家人应尊重患者,真诚面对患者,耐心倾听,应该开导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讨论一些积极的话题,了解艾滋病最新研究进展,促使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一起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图片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还有别的问题,欢迎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和家人提供专业服务!

重庆市公卫中心感染科联系方式:

【感染门诊】023-65301073

【感染一区】023-65502061

【感染二区】023-65501025

【感染三区】023-65420501




参考文献:

[1]沈扬林,谭可平,陈婵. 探究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其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中外医疗,2022,41(09):82-85+149.

[2]于洪娟. 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3):186-187.

[3]王凡. 社区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联合应用对艾滋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1,16(02):181-182.

[4]孙挥宇,毛菲菲,李丹. 医学科普教育中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05):719-720.

[5]杨茹,谢玲芝. 艾滋病患者家属的风险管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84-85.

[6]任勇,胡新亚,殷红. 艾滋病患者出院后管理方法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01):52-53.


图片

文:感染三区 白艳

排版:党委办公室 沈思言

审核:公共卫生科(医院感染控制科) 党委办公室


图片


原标题:【公卫科普】用科学和关爱,照亮艾滋病患者回家之路

信息来源:指尖白城

责编:崔振新 张靖群  复审:赵丽艳 高倩

终审:程树江  监制:孟庆瑜

图片图片图片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