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养鸟人必看:养鸟注意这件事,鸟好,人也好!

时间:2025-04-17 13:39:31 来源:fish

分享到: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不仅为自然界注入了活力,也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田野里、公园里、大街上,甚至家里的阳台上,很多野生鸟类与人类比邻而居;牡丹鹦鹉、虎皮鹦鹉、画眉、八哥,很多种鸟类也作为广受欢迎的宠物,成为人类家庭的一员。


然而,鸟类有时也会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潜在传播媒介。所以,不论是面对野生鸟类,还是饲养家里的宠物鸟,了解鸟类相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及防控措施,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鸟类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鸟类能传播哪些传染病


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真菌四大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鸟类相关传染病:


1.鹦鹉热: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可感染鹦鹉、鸽子、鸡鸭等190余种禽类。人类通过吸入含病原体的粪便、羽毛粉尘或接触分泌物感染,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干咳等,易误诊为流感或肺炎。 


2.弯曲杆菌病: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可能导致腹泻、体重减轻、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症状。 


3.禽结核:由禽分枝杆菌引起,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感染者可能出现咳嗽、消瘦等症状。


图片


4.禽流感:通过接触感染鸟类的粪便、分泌物或吸入污染气溶胶传播,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也可以出现流涕、鼻塞、咽痛等。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较重或病情发展迅速时,会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家养宠物鸟感染率较低,但野生或市场禽类风险较高。


5.毛滴虫病:通过直接接触病鸟或污染的环境传播,鸟类口腔可能出现黄色干酪样物,人类感染后可能引起消化道或皮肤炎症。


6.曲霉菌感染:曲霉菌存在于鸟类呼吸道分泌物中,人类吸入后可能诱发支气管炎、肺气肿。 


7.组织胞浆菌病:接触鸟类粪便中的孢子(尤其是鸽粪)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免疫低下者可能扩散至全身。


购买鸟类注意事项


 选择健康个体


外观检查:羽毛紧贴有光泽、眼睛明亮无分泌物、鼻孔干净、肛门周围无粪便粘连。 


行为观察:活跃、反应灵敏,无嗜睡或呼吸急促现象。 


来源可靠:优先选择正规繁殖场或信誉良好的卖家,避免购买走私鸟(可能携带病原体)。


 提前准备环境


笼具消毒:用鸟类专用消毒剂(如F10)或热水清洗笼子、食盆、站架。 


环境安全:远离厨房等油烟较多的地方;远离窗户等温差较大的地方;远离有毒植物,如绿萝、百合等。 


图片


新鸟到家的关键防护


 应激管理


新鸟到家后,容易产生应激,需要帮助宠物鸟做好过渡,让鸟逐渐适应新家环境。


静养适应:前3天避免打扰,提供遮光布减少惊吓。 


饮食过渡:询问卖家原有食谱,逐步更换新粮,避免突然换粮导致拒食。 


温度控制:幼鸟或热带品种(如鹦鹉)需保温(25-28℃),避免吹风。


 疾病监测


新鸟到家后,需单笼饲养2-4周 ,监测其是否患有疾病,避免传染原有鸟类。需要监测的常见鸟类疾病有以下几种: 


寄生虫:通过检查新鸟粪便,排查是否感染球虫、绦虫。 


呼吸道感染:新鸟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可能为衣原体或细菌感染,需及时找兽医检查。 


念珠菌病: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鸟,新鸟如果出现喙部白斑、呕吐,很可能感染了该病。


图片


如何预防鸟类相关传染病


 个人防护


1. 在处理鸟类或清洁鸟笼的过程中,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以保护自己。


2.接触鸟类或其排泄物后,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或眼睛,务必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


3.避免与病鸟直接接触,一旦发现病鸟,应立即隔离并及时寻求兽医的专业帮助。


 环境卫生


1.定期清洁鸟笼和饲养环境,及时清理粪便和羽毛粉尘。 


2.使用消毒剂对鸟笼和饲养工具进行消毒。


 饮食安全


1.确保食物和饮用水不受鸟类粪便污染。 


2.避免在鸟类活动频繁的区域进食或饮水。


 健康监测


对于鸟类:如果发现24小时内不进食需尽快就医(鸟类代谢快,易低血糖)。其他一些异常信号包括:羽毛蓬松、闭眼频繁(可能生病);食欲下降或体重减轻(需定期称重);呼吸声异常(如咔咔声提示呼吸道问题)。   


对于鸟主人:饲养鸟类的爱好者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针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检查。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 


图片


鸟类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建议


 科学饲养宠物鸟


1.选择健康的鸟类作为宠物,避免购买不明来源的鸟类。 


2.定期为宠物鸟进行健康检查。


 保护野生鸟类


1.避免随意捕捉或接触野生鸟类,减少对它们栖息地的干扰。 


2.在观鸟或接触野生鸟类时,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通过了解鸟类相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我们能够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维护鸟类和人类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人与鸟类的和谐共处,守护自然与健康的未来!

原标题:养鸟人必看:养鸟注意这件事,鸟好,人也好!

息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初审:高雨

复审:高倩 赵丽艳  终审:程树江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