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小康梦圆】大安:土地整治鼓起农民钱袋子

时间:2021-08-10 18:19:18 来源:大安融媒

分享到:

图片

图片





2016年,省国土资源厅把总投资1.41亿元的省级占补平衡重点项目放到了大安市叉干镇民乐村,对1000多公顷盐碱地实施整治。如今5年过去了,曾经的“碱巴拉”变成了千顷良田,民乐村富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图片

图片

曲志良是土生土长的民乐村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对土地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想过自己守着的那片土地,让曾经收入仅够日常开销的他,在城里给儿子买了两套楼房,家里添置了两台小轿车。这一切,都要从土地整治后,他承包的13公顷水田说起。

图片

大安市叉干镇民乐村 村民:曲志良:我现在种5年了,第一年就有效益了,第二年纯收入20多万元,现在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看这长势能收入25万元。没种水稻之前种的是杂粮杂豆、苞米、高粱、绿豆。

图片

不毛之地,是盐碱地的真实写照,是影响和制约当地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增效的最大障碍。清华大学盐碱地改良产业化平台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科研专家们,通过利用脱硫石膏改良专利技术为核心,让“碱巴拉”吃上“营养套餐”,成功进行土壤改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安市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博士 赵永敢:改良之前这块项目区的盐碱程度平均PH值在9.5以上,改完以后当年我们基本上PH值降到了8以下,碱化度从27%降低到15%以下,当年我们实现了春改春种,当年的亩产基本上是每公顷超过了9000斤。

图片

改良后,村里给项目区内农民每人分1公顷水田,并一次性流转土地481公顷,村集体收入1700万元。如今的民乐村,一碧千里,稻谷飘香,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家家户户盖上了大瓦房,买上了农用车,到处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图片

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隋春江:接下来,我们计划在大安市的龙海片区和小西北片区积极参与全域综合整治和西部大项目的盐碱地改良,同时,我们服务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大安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图片

信息来源:大安广播电视台 《大安新闻》记者:张李秋 武毅 赵丽艳

编辑:高倩

主办:大安市融媒体中心

图片图片

图片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