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嫩江之畔春潮涌!大安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采撷

时间:2020-12-28 15:04:51 来源:fish

分享到:

图片

大安市市风力、光伏发电总装机并网分别达105万千瓦和38.3万千瓦,建成规模均居全省第一,税收破亿元大关。

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大安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大安发展的幅度。“十三五”以来,大安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和白城市决策部署,着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省“三个五”发展战略和白城市“四项重点工作”要求,立足大安市情实际和发展需要,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上水平,确定“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中心、五城建设”发展思路,全力抓脱贫、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一份精彩答卷,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6-2019年,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0.7亿元增加到12.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由7.4亿元增加到8亿元;城镇和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008元和8130元增加到23964元和11125元。今年以来,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影响,牢牢把握“六稳”“六保”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图片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棚保有量2.37万栋,棚膜经济面积30万亩。被省农业农业厅认定为大安黄菇娘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亮点一:全力推动经济发展

着眼打造西部生态经济区和实施“一主六双”产业布局、白城市“双谷双基地”建设目标,立足“水土油气风光”等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把“三产融合”作为经济转型升级主路径,确立打造“三个中心”发展定位,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一年接着一年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设施农业,切实找准现代农业发展切入点。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落实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部署,坚持“五线联动”,致力打造吉林省设施农业和绿色农畜产品产销中心。打造设施农业发展线,以种植业“四大生产区”和养殖业“五条经济带”为支撑,突出黄菇娘、西甜瓜、棚膜蔬菜和生猪、肉羊、白鹅、肉鸡等特色种养业,大棚保有量达2.37万栋,标准化棚膜园区、养殖小区分别发展到55个和88个,打造专业村屯20个。优化种养结构调整线,特色经济作物达30万亩以上,发展种养大户3900户、家庭农场3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00个,带动土地流转78.5万亩。构建产业链条延长线,坚持“抓一产带二产连三产”,牧原、华西希望和大北农3个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全部开工建设,1000万只白羽鸡一期完成,安大牧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园区。新培育大中型龙头企业9家,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大安。提升产品品牌价值线,创建绿色食品18个、有机食品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1.6%,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强化基础设施保障线,西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70.5万亩,龙海灌片等水利工程序时推进,耕地灌溉覆盖率100%。获“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称号。

——抓清洁能源,切实找准新型工业着力点。依托省支持大安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优惠政策,坚持“四量并举”,致力打造吉林省清洁能源生产及消纳中心。在引进增量上,同华润等6家央企签订总投资205亿元的风电开发协议,风力、光伏发电总装机并网分别达105万千瓦和38.3万千瓦,“风光”税收破亿元大关。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投产见效,30兆瓦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序时建设,持续打牢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根基。在盘活存量上,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合作、政策扶持等方式,激活存量资源,形成新的增长点。风力发电消除弃风限电,成飞技术改造等8个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在扩大总量上,持续扩大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安大牧业技改项目进入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盘子,旺华饲料纳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木林森石油设备获“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工业用电量超2亿度,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3%。在提高质量上,重点打造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等6大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成立企业家协会,搭建“政银企”平台,累计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和“过桥”资金超10亿元。被列为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市。

图片


全市湿地面积180万亩,有嫩江湾、牛心套保两大国家湿地公园,嫩江湾成功入选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年域内外游客突破100万人次,荣获“大美中国网络人气奖”和“最美收获地”殊荣。

——抓生态旅游,切实找准第三产业突破点。落实省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三个突破”,致力打造吉林省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中心。推动旅游品牌突破,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统领,嫩江湾作为三年来全省唯一参加国家景观质量评审的景区,成功入选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被列为“全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年域内外游客突破100万人次,荣获“大美中国网络人气奖”和“最美收获地”殊荣。牛心套保跻身全国第10家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单位。推动商贸物流突破,贯通遍布城乡交通网络,长白乌城际铁路通车运营,通让铁路电气化改造(大安段)全线告捷,嫩江大桥(大安段)全面完工,新客运站投入使用,X160、X164两条县道竣工通车,珲乌高速大安南互通进展顺利,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社零额年均增长7.3%。推动电商产业突破,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城乡物流配送覆盖村屯,吉林西部首家综合电商物流园投入运营,黄菇娘等12种农产品实现上行销售。

图片


实施安全住房保障工程,有效解决贫困群体住房问题,实现安全住房率100%。

亮点二:着力实施双城联创

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立足大安产城融合发展基础,坚持以国家级园林城、卫生城“双城”联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了“四大工程”。

——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城区4个铁路道口实现互通,新修和改造捺钵大街等主次街路21条,城市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新修改造城市道路26.1公里。棚改32.8万平方米,货币化安置4402户,中心城区棚户区实现“清零”,完成地下管廊1119延长米,市区污水处理二期投入运行,安北污水并网工程铺设管网3778延长米,新建4座垃圾中转站和37座水冲式公厕,改造完成老旧小区60个,启动实施改造50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治理提效工程。市区餐饮服务行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100%,新划定停车泊位4640个,机械化清扫率达90%以上。车辆违停、无序经营等城市顽疾有效治理。组建街道物业公司,基本消灭“弃管小区”,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明显改善。

——绿色景观提升工程。编制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完成康平游园等13处游园建设,公园游园达24处。打造育才西路等4条绿化景观带。新建小区绿地面积均达30%以上,成功晋级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乡镇村屯振兴工程。启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村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村屯硬件设施全面提升。启动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形成“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长效机制。建设标兵村6个、先进村37个、达标村47个。安广镇、大岗子镇分别列入全省第一和第二批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序列。

图片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3%,成飞技术改造等8个技改项目竣工投产。

图片


聚力改善人居,积极增加投入、建管结合,城乡面貌变化明显,成功晋级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亮点三:倾力加强生态建设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管护并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守护生态环境。设立市乡村三级河长,持续实施“四大生态”保护工程,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草原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在活水上,大安灌区应急退水等工程序时推进,西部供水工程连通蓄水25个水库泡沼,生态调水和蓄水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在护湿上,修复湿地59.9万亩,实施嫩江湾外滩护湿工程,阻沙5.3公里、扩湖增湿8400亩。在造林上,实施“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工程,构建了城边林、村边林、水边林、路边林的绿色网络。在治草上,推进优质人工草地、退化草原修复、草原围栏等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荣获全省“大美草原守护行动”先进单位。

——强化污染治理。抓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清洁行动”,狠抓河湖“清四乱”,全市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安广、两家子、大岗子3个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行。市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城市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

——发展生态产业。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沙棘产业化、燕麦种植治理盐碱地示范等项目。采取退耕还湿、湿地补水、恢复植被等措施,涵养湿地生态。严把项目环保准入门槛,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融合发展。

图片


连续四年民生支出超过90%。第一人民医院、南湖小学、疾控中心、新客运站、市委党校、档案馆等一批惠民工程建成使用,“新三馆”等一批民生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图为新三馆和游客中心鸟瞰图。

图片


大安市大力实施“五叠加一带动”扶贫产业发展模式,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图为安广镇永强村大棚园区。

亮点四:努力办好社会民生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注重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办好民生实事。财力不断倾向民生领域,连续四年民生支出超过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荣获全省劳动力转移先进县称号。解决“无籍房”问题,开展“无欠薪”行动,实施城镇特困家庭帮扶,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发展社会事业。新改扩建城乡中小学76所、公办幼儿园13所,城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第一人民医院、南湖小学、疾控中心、新客运站、市委党校、档案馆等一批惠民工程建成使用,“新三馆”等一批民生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荣获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县称号。

——维护社会安定。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信访问题化解和依法打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防火等领域监管,安全生产保持总体稳定。纵深推进扫黑除恶,立案侦查涉黑犯罪团伙1个,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团伙3个,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

图片


累计发展庭院经济2643万平方米,落实订单面积1999万平方米,重点发展黄菇娘、红干椒等特色作物,庭院经济“一村一品”形成规模,贫困户年户均收益达1300元以上。

亮点五——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役

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目标,整合涉农资金31.41亿元,创新实施“五叠加一带动”产业帮扶体系,共发展大棚3904栋、养殖畜禽近40万只(头、匹);发展庭院经济2643万平方米,落实订单1999万平方米;光伏扶贫累计分红4610万元;选聘贫困人口护林员2841人次,发放补助1912.6万元;开发全日制贫困户保洁员公益岗1439人,每人年收入1.2万元;开发扶贫公益辅助岗2796人,每人年收入2400至3600元;10种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累计实现上行销售4.4亿元;全市10家龙头企业、60家合作社和15家家庭农场累计带动贫困户1.24万户。农村危房、饮水安全、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学生资助政策覆盖学前到高等教育阶段。累计投资7.12亿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村屯面貌大为改观。今年4月11日,正式脱贫摘帽。目前剩余449户、838名贫困群众于11月10日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零。

信息来源:吉林日报社出品

编辑:张爽

主办:大安市融媒体中心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