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大安市走产业富民、政策惠民、环境宜民路 帮百姓脱贫

时间:2019-07-04 09:45:23 来源:fish

分享到:

党员干部扶贫帮困“走亲戚”,特色产业发展焕发生机,农村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易地搬迁等扶贫项目精准落地,道路、学校、卫生室等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在江城大安的村村落落,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在徐徐展开。

  产业富民 让百姓的腰杆“硬起来”

  走进太山镇宝石村村民魏亚贤的院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小院里绿油油的青蒜长势喜人。魏亚贤老伴去世后,一个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近年来,市里大力扶持贫困户搞庭院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她抓住机遇,在自家小院里种植青蒜,土地价值得到了最大发挥,仅靠庭院经济这一块,预期可收入8000多元,足够一年的花销。

  2019年,大安市出台了《种植业发展庭院经济实施的方案》,对2016年至2018年已脱贫户和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平方米补贴3元,非贫困户每平方米补贴1元,市财政列支补贴资金160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全市发展庭院经济34160户,并在全市18个乡镇、223个行政村设置493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达到行政村全覆盖、贫困户全覆盖。

  凭借产业扶贫栽下的“摇钱树”,大安市变扶贫方式由“输血式”为“造血式”,为往日贫瘠的土地注入产业活水,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踏上了小康路。

  在打好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的大决战中,旅游扶贫成为大安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按照“旅游+”的扶贫模式,大安市在波光粼粼的嫩江之滨、在牧歌悠扬的苇场草原、在碧浪无边的沃野平畴等地着力打造文化底蕴厚重、地方特色鲜明、乡愁浓郁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引来八方游客。引导、支持全市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对已经开办的贫困户农家乐进一步完善证照、健康运营,实现稳定脱贫。

  依托“美丽乡村”和“一村一品”,在现代农业发展、美好乡村建设中嵌入旅游元素,鼓励引导农民以土地房屋、投资投劳等方式参与旅游发展,实现“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各乡镇坚持差异化发展,开发了一批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乡村旅游。深入挖掘捺钵文化、渔猎文化及机车文化等内涵,完善全域旅游规划,大力发展草原湿地旅游,推进“一区三镇”项目建设,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有利契机,定制月亮泡野生鱼、坨坨寺小米、姜家甸韭菜花、芦苇画带有文创理念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通过“线上引流、线下导流”的方式,助力旅游发展。

  大安市紧紧围绕瓜果、特色作物等富民产业,开发适应电商物流标准和网购家庭消费需求的优质网货,激活了精准扶贫一池春水。2019年1至5月份,全市实现网上交易额3780万元,其中下行交易额2860万元,上行交易额920万元;全市物流累计单量100万单。、

  就业培训是对接“金饭碗”的助力器。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大安市积极开展扶贫保洁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全市18个乡镇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共3364人。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培育返乡创业带头人94名,带动就业3642人,贫困劳动力2815人,平均每人每月劳务收入2000元以上。

  政策惠民 让群众的内心“热起来”

  “10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因病致贫曾是农民最担心的事情之一,把农民最担心的事情办实办好是大安市关注的民生风向标。

  在医疗保障方面。大安市全面建立健康扶贫“五道防线”农村常住人口新农合参合率100%;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签约服务范围,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

  2019年春季学期,大安市认真贯彻国家和吉林省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学生2373人,资助资金177.857575万元。全部落实完成白城市和大安市教育扶贫政策,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90人,资助资金87.7124万元。开展贫困学生信息数据比对工作。对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库中的2002年——2011年出生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77人,与教育学籍网逐一进行比对,全市现无因贫辍学学生。2019年全市春季学期投入“雨露计划”资金88.05万元,受益387人次。

  在住房保障方面。2018年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1156户,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实现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安全住房率100%。

  在兜底保障方面。落实低保、五保、基本社会保障等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将农村低保标准调整至3600元/年,实现“两线合一”。

  环境宜民 让乡村的颜值“美起来”

  走进安广镇永强村,笔直的村道干净整洁,大大小小的垃圾堆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该村对入村主道沿线的道路两侧实行全天候保洁维护,村里垃圾没了、道路干净了,栽树种花成了美化乡村的首选。

  “村里在路两边种了很多花草,鲜花迎面、花香扑鼻,让人看着心里舒畅。今年,我们主动跟村里要了花籽儿,自己种了起来。”村民程银书说。“要使贫困群众激发起脱贫内生动力、鼓起脱贫干劲,就必须有一个能激励他们的好环境。我们帮助他们改善了环境,基础建设完善了,自然就鼓起贫困群众的脱贫勇气,加快了产业发展,实现了环境治理促发展的良性循环。”驻村第一书记刘忠月说。

  2019年,大安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大安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将全市17个乡镇、80个行政村、213个自然屯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大安市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投入资金1115万元,开展“六清”集中整治攻坚战,所有村屯陈年垃圾清仓见底做到常抓常管、常态长效、日清日净,村容屯貌大幅改观。建设县道2条,建设自然屯硬化路558公里,行政村和重点自然屯硬化道路通达率均达100%。新建和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0处,安装水质净化设备236套,实施单独并网入户5805户,脱贫人口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加大农村电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所有村均接通生活用电和动力电,94个贫困村均实现光纤、4G、宽带全覆盖。

  勠力同心,攻坚拔寨。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坚持定力、开足马力、精准发力、深处着力,大安全市人民正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小康。(刘大易)

信息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爽

主办:大安市融媒体中心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