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农民变市民 同步奔小康——大安市大岗子镇易地扶贫整体搬迁纪实

时间:2019-06-27 18:09:32 来源:fish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晓英  通讯员 黄金光

曾经,大岗子镇是大安市最穷最差的一个镇。近年来,大安市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大岗子镇实施易地扶贫整体搬迁工程,给这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岗子镇下辖7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这里远离市区,交通不便,人地矛盾突出,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难度极大。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咋办?“搬出穷窝,集中建新区!”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调查确认95%以上村民同意的基础上,2017年4月,大岗子镇正式启动实施了此项工程。

  钱从哪儿来——用活“增减挂钩”政策

  搬迁难!盖楼难!最难、最关键的还是“钱从哪儿来”!

  大安市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与长春新区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即长春新区运用大岗子镇“增减挂钩”复垦指标,保障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用地;大岗子镇运用指标流转收入支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各村脱贫攻坚发展战略实施,实现了资源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大安市政府分两期与长春新区签订了“增减挂钩”建新指标,加上“占补平衡”面积,总计600多公顷,交易金额8亿多元,破解了资金难题,保证了项目如期顺利开展。

  农民市民化——搬进新区气象新

  钱的问题解决了,但农民依然是顾虑重重。如何让群众搬得出、不吃亏、稳得住、生活好?市领导小组、镇政府帮助指导各村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拆迁补偿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本着不让农民花钱就能住上新房的原则,与村民签订了正式拆迁补偿协议。按照土房拆迁补偿1300元/平方米、一面青(前脸儿是砖墙的土房)1400元/平方米、砖房1500元/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补偿。院墙、仓房、库房、圈舍、园田地儿、果树等等也都制订了相应的补偿标准。

  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新区设计以50平方米、60平方米、8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适当建1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户型,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并以1300元/平方米的价格优惠给农民,保证家家户户都能住得起新房,农民们搬迁的积极性都很高。

  历时一年半,安置新区——港上明珠分两期先后告竣,总计35栋。第一批,2017年11月,五圣堂、双岗山、大岗子3个村8个屯搬进新区;第二批,2018年9月,靠山、欧力、杏树川、前岗子4个村11个屯迁入新区。至此,大岗子镇7个村19个自然屯2023户、5680人实现了整体搬迁。

  说起搬迁前后居住环境的变化,村民们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年逾七旬的靠山村村民于新才、双岗山村69岁的王洪兴两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现在做饭不用烧柴了,没有垃圾没有灰,也没有牲畜粪便污染了,环境好了,干净卫生!”

  “我们也跟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天然气、全自动洗衣机,洗上了热水澡,真是享福了!”

  村民们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跟记者细说着住上楼房的好处,幸福和喜悦写在他们的脸上。

  该镇是把土地复垦发包后的收入,用于发展居民的福利。同时,为了适应群众多年来的吃菜习惯,减少生活开支,镇政府拿出3.8公顷土地,集中种植蔬菜,全部分给群众,解决了群众的“菜篮子”问题。

  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同步推进。福利院、天然气站、锅炉房、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车库等也陆续投入使用。一个集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于一体,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特色小镇已初见端倪。

  多产业支撑——幸福生活节节高

  后续如何发展?居民收入怎么增加?他们采取“政府+合作社+农民+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棚膜经济。即镇政府出钱出地,集中13.2万平方米的土地建冷棚、暖棚120栋。合作社带动农民参与劳动,赚取报酬。并拿出部分收益给一星贫困户分红。去年,带动一星贫困户363户,每户分红800元,解决就业40余人。

  镇政府还拿出40公顷土地,协助搬迁村建大规模、标准化牧业小区4个,农民到养殖园区工作,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

  搬迁后偏远不便耕种的土地,由镇政府统一承包给种田大户,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3500公顷,全部采用大型农机具实行机械化作业,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益。土地流转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到外地打工赚取额外收入。

  此外,大岗子镇还多渠道引导农民创业就业。利用市乡劳务输出平台和扶贫包保单位优势,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外出打工;鼓励在本地成立牧业公司、合作社、电商及餐饮、住宿等服务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利用新区物业所需保安、保洁、各类技工等岗位,引导农民创业就业。目前,物业解决就业150人,人均收入2万元。

  刘喜屯的张雪山由衷地说:“搬迁后,有产业、有项目、能致富,我们的日子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一席话道出了搬迁农民的心声。

  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易地扶贫整体搬迁工程,将大岗子镇农民带入幸福生活中。


信息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张 爽

主办:大安市融媒体中心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