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守护首都“生命之水”

时间:2021-04-06 16:32:16 来源:fish

分享到:

图片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京市密云水库作为首都最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和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更具生态价值和战略意义。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区陆续关停退出库区铁矿,稳步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池碧水滋润京华大地。

图片

北京密云水库 孙奇 摄

春暖花开,北京市密云水库也逐渐“苏醒”,恢复灵动。为了保护这一池碧水,继上游3家矿山企业停产后,北京市密云区政府近期再次对水库下游的两家大型铁矿进行关闭和退出。至此,北京市境内的铁矿全部停产。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密云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北京市密云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和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完成周边铁矿关闭后,将稳步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更好地履行滋润京华大地的重要使命。

全面退出库区铁矿

图片

北京密云水库景色秀丽 何建勇 摄

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南麓,潮河、白河河谷之中,环境优美,植被丰富,被誉为“华北明珠”。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修建的、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自建库以来,密云区群众实施了三次大移民,为水库修建和水源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市密云区铁矿资源丰富,北京超九成的铁矿集中在该区,储量达9.5亿吨。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密云区5家铁矿企业累计缴税近50亿元,有力促进了首都经济建设与发展。

然而,长期的铁矿开采也对山体造成了破坏。在北京市密云区首云铁矿矿区,《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矿坑,密云冶金矿业公司事业发展部部长徐兴华介绍:“这是企业前期50年露天开采造成的。”据了解,首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云矿业)始建于1959年,前期为露天开采,2012年开始井下开采,是北京市最大的铁矿开采企业。

不同于水库上游的3家矿企,首云矿业位于水库下游,并非水源保护区,而且还是国家级绿色矿山,不仅“三率”达标,选矿废水也实现了重复利用零排放。

图片

北京密云水库 孙奇 摄

北京市密云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尤其是水库担负着首都“生命之水”的重要使命,容不得半点污染。鉴于此,2018年至2019年,北京市密云区政府对位于水库上游的云冶矿业、放马峪铁矿、建昌矿业相继进行了关停退出;2020年末,再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下游的首云矿业、威克冶金铁矿进行了关停。

据了解,为保护首都生态环境,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北京市对境内矿山采矿权许可证的设置期限仅为5年;去年,北京市级层面又发文明确,境内固体矿产采矿权到期后不再办理延续审批。北京将全面退出采矿行业。

复垦复绿废弃矿山

图片

采区生态恢复

一个个采矿坑、堆着碎石的排土场、倾倒了工业废渣的尾矿库……这些都是废弃矿山治理的重点。

其实,早在关停之前,5个矿山就分别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本着“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实施了一批生态恢复治理工程。“2015年以来,5家企业共投入8315万元,开展了清理危岩、场地平整、绿化种植等治理工作。”密云冶金矿业公司事业发展部总工程师宋景文说。

在首云铁矿矿区,记者看到一大片平整、松软的黄褐色土地。“这是矿区的一个土地复垦项目,新增耕地59亩,目前已达到耕种条件,将用作永久基本农田。”宋景文介绍。在芦头矿区,只见一排排枣树整齐地矗立在山坡上,而这里以前是地形破碎、土壤贫瘠的排土场。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密云分局调研员王国辅告诉记者:“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实施土地复垦、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目前,5家矿山的生态修复项目已全面启动。2020年完成了9个土地复垦项目,治理土地面积600余亩,新增耕地1170亩。接下来,还将开展12个生态修复项目,修复治理面积5500亩。”

露天采矿坑该如何治理呢?宋景文介绍,首先要消除矿坑四周的危险源,再根据后期转型发展,按照整体规划进行生态治理与开发。目前考虑引入一些高端文旅项目,如在矿坑顶部安装玻璃栈道,坡面经过治理后用作赛车跑道等。

记者来到和尚峪尾矿库,这里裸露堆积着多年来铁矿开采产生的废渣废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泥浆状沙滩面。宋景文介绍治理思路和方案:2000万吨尾砂全部清除处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腾出来的土地进行复垦,斜坡上则恢复林地。“不久的将来,这里又是一片绿水青山。”宋景文说。

“我们将按照先库北、后库南;先矿区、后周边的原则统筹推进关停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预计到2025年底,完成北京市密云区范围内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治理总面积不少于524公顷,并逐步实现矿山绿色转型、升级发展。”王国辅说。

推进矿山转型发展

图片

北京市密云水库 孙奇 摄

这里的工厂静悄悄……曾经热闹的矿井已封井、选矿机的轰鸣声戛然而止,留下了两口高耸的洞采竖井见证过去的辉煌。

关停两个月,首云矿业的办公大楼里已经堆满灰尘。在这里,记者见到了留守矿工王作君。他坦言:“我在首云矿业工作了13年,可以说在铁矿成家立业。矿山关停,我们职工一开始不理解。现在知道,这都是国家的大政策,必须要做的事情,对我们的安置政策也非常好。”

据了解,5个已关停矿山累计分流职工1366人,一部分人安置到北京市密云区所属国有企业;一部分人经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领取经济补偿金;还有一部分人办理了企业内部退养。

“关停不是终结,而是新的起点。”王国辅说,下一步将致力于推进矿山转型发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据了解,矿山关停后,留下了1万多亩的国有工矿用地、10余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还有8000万吨可以综合利用的尾矿废石,这些都是矿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发展空间。

其中,威克冶金经过转型发展,成立了北京首个建筑砂石绿色基地。该基地专“吃”废石尾矿,把采矿废石加工成建筑骨料,尾矿加工成机制砂,实现了对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据了解,该公司的砂石骨料已成为首都多个重大工程建设的基础原材料。

“我们依托关停矿山企业的资源特色和基础设施,明确了不同的转型方向。”王国辅介绍,对密云水库二级保护圈内的3家矿山,将全面做好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向高端生态农业类项目转型;对于水库下游的2座矿山,重点打造“首云+威克”矿区转型发展项目,在6平方公里的矿区范围内引进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密云绿色发展要求的项目,打造高端文旅综合体产业集群。

“转型发展的总体方向已经确定,目前正聘请策划咨询机构开展项目策划,并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宋景文说道。现阶段,北京密云区各个矿区正积极向相关单位推介密云矿山转型发展项目,并寻求专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已吸引了首旅集团、城建集团、融创文旅、蹦酷体育、金隅集团等20余家企业先后来到矿区考察、洽谈。(素材提供: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密云分局)

原标题:守护首都“生命之水”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编辑:高倩

主办:大安市融媒体中心

图片图片

图片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