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子镇实施易地搬迁后,农民上了楼,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为了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大岗子镇各级党组织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上下狠劲,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从根本上农民的生计问题。

这天一大早,双岗子村村民谷振影走出自己的新家,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和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他不再种地了,而是搞起了其他营生。

大岗子镇双岗子村村民谷振影:我是16晌半地,全部交给他们合作社,托管形式,连种带收,都是他们给我干,我们一晌地交了700块钱。

谷振影所说的合作社是前岗子村村书记谷振明牵头成立的农机合作社,易地搬迁后,一部分农民的土地进行了流转,另一部分则通过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耕种。

大岗子镇前岗子村党支部书记谷振明:入股是托管模式,他们大约是24户,从种到收都由我们合作社给他耕种,他也不用出工出力,这闲余时间他可以去打工挣钱去。

土地有了托管,农业生产让谷振影不再有后顾之忧,这让他有了更多的闲余时间,为了让农民更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在生活费用上,各村里也给出了一定的补贴。

大岗子镇双岗子村村民谷振影:村上取暖费报了56.1平,还有物业费,还有有线电视,还有燃气和水,我们也交不了多少钱了。

村里补贴的费用出自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岗子镇的7个行政村均设立了不低于5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这比经费的支出,促使各村党组织千方百计发展产业,以增加村集体收入。

大岗子镇大岗子村村委会主任郭洪森:我们村经过村三委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说建立一个养鱼塘,通过这个养鱼塘,我们计划年收入是5万元,再逐步扩大养殖面积,再增加收入。

党旗引领百业兴,大岗子镇党委以改善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催生了一大批新型产业落地,仅小区物业一项就达到了每年用工就达到了2000余人次。

信息来源:《大安新闻》 记者:武毅
编辑:张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