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乡村振兴 生态大安】香飘盐碱地 护航“米粮川”

时间:2024-07-04 16:09:40 来源:大安融媒

分享到:

今年以来,大安市积极响应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工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改造盐碱地,昔日贫瘠之地如今已转变为生机勃勃的“米粮川”。

在大安市联合乡万福村,经过精心治理的万亩盐碱地已转变为碧波荡漾的水田。在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新开发的盐碱地块上,经过精心的土壤改良,当年便成功种植了水稻,目前,水稻长势喜人,茁壮成长,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稻田里,农户们正忙于除草,确保水稻生长无碍。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鸭稻蟹稻综合种养模式”尤为引人注目,大棚内,近万只鸭雏被精心照料,它们或悠闲踱步,或嬉戏玩耍,每一只都显得“呆萌”可爱,仿佛在等待着被投放到生机盎然的水稻田间。走进稻田,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展现在眼前,农户抛洒蟹苗,鸭子们畅游田间,与稻苗、螃蟹共同绘就一幅生动的画面,让田间管理“看点”十足。

据了解,鸭子在水稻田间活动轻触稻叶助其成长,螃蟹清除杂草、捕食害虫,鸭蟹粪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三者和谐共生,彰显生态智慧,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千士说,这块稻田是今年新开发的盐碱地,目前看长势喜人。在田间管理期间,他们采用“鸭稻蟹稻综合种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2017年以来,通过这种种养模式,每亩水田可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造盐碱地,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物理、生物等手段改造盐碱地,扩大耕地面积,这些创新措施不仅有效增强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还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

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千士说,今年他们又成功改良了800多亩盐碱地,截至目前已经超过了1万亩,去年亩产达到了1000多斤。他们每多改良一亩盐碱地,就为国家增加一亩耕地,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中国粮。他们将继续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息来源:大安广播电视台《大安新闻》 记者:高倩 唐亮

责编:崔振新 张靖群  复审:赵丽艳 高倩

终审:程树江  监制:孟庆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