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22年工作安排(二)
时间:2021-12-07 16:28:28
来源:大安融媒


坚持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并进,全力以赴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聚焦“三农”发展再推进,通过健全有效衔接机制、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开展千村示范创建,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重点抓好10件实事。一是巩固脱贫成效。继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二是稳定粮食产量。全面推行“田长制”,主动融入“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14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0万亩、力争产量突破28亿斤,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三是实施土地整治。引进社会资本12亿元,实施盐碱地改良技术示范基地和新平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二期项目,新增耕地2.8万亩。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建别墅等问题清查整治。四是发展设施农业。实施“菜篮子”保障工程,单列奖补资金1000万元,新建大棚500栋、标准化棚膜园区2个。五是做大肉牛产业。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投资10.2亿元,在红岗子乡、两家子镇新建两个万头肉牛养殖园区,实施舍力镇、叉干镇两个标准化万头肉牛养殖项目一期建设,形成“头部”引领;开展肉牛活体抵押贷款,列支500万元专项贴息补助资金,为“吉农牧贷”再注资1000万元,助力肉牛“小规模、大群体”快速发展,力争全市肉牛养殖规模新增4万头。六是扩大畜禽规模。投资2.5亿元,金隆丰二期生猪养殖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增存栏生猪30万头;投资1亿元,推动舍力肉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入使用,肉羊养殖规模新增10万只;投资1.1亿元,启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二期工程,安大牧业新建养殖小区3个,肉鸡养殖规模突破1000万只。七是抓好鱼蟹生产。深度对接中林森旅湖泊生态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实现鱼类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广“苇—稻—蟹”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扩大“牛心套保芦苇湿地河蟹”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八是优化经营体系。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白城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争评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认证绿色食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九是加快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投资1.2亿元,建设“千村示范”村18个,改造村屯道路117公里,修建排水沟5.9万延长米,改厕4000户,升级农村供水管网2万延长米,大岗子镇供水厂竣工使用。十是易地搬迁安置。投资7亿元,在新平安镇新建11栋安置楼房、2个牧业小区及相关配套设施,让500户村民乔迁新居,打造乡村振兴“大安样板”。信息来源:大安广播电视台 《大安新闻》
编辑:高倩 成雅娟
主办:大安市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