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党史百年·重要论述】5月22日

时间:2021-05-22 15:21:24 来源:fish

分享到:

图片

图片


图片

1935年5月22日


  朱德以红军总司令名义在彝族地区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指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这篇布告收入《朱德选集》。

1945年5月22日


   邓小平在会见毛里求斯政府代表团时谈到中国经济问题说: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比较落后。每年达到就业年龄的就有七八百万之多,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是不容易的。当然,我们的就业问题和欧美、日本的情况不一样。搞单一经济有很多问题不好办,很难解决就业问题,很难摆脱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我国农村过去十分贫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搞“以粮为纲”。当前,我国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实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方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仅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农村面貌就大大改观,大多数农民开始摆脱贫困,成效是显著的。粮食不仅没有减产,反而有较大的增加。在谈到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时说:我们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本国的方针、政策、目标和计划。过去,我们没有这样做,犯错误就犯在这里;这几年成功,原因也在这里。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2014年5月22日


   习近平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他强调,文明交流互鉴,首先是人的交流互鉴。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有利于我们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推动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

原标题:【党史百年·重要论述】5月22日

信息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编辑:高倩

主办:大安市融媒体中心

图片图片图片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