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市依托政策和项目,实施“四大工程”,以“7+16+12”脱贫目标为导向,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上持续发力,为实现全面小康夯实基础。

实施村屯环境整治工程。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826.48万元,按照“六清”标准加大整治力度,累计清理垃圾54.47万立方米、沟渠35.79万延长米、清理道路9196.7公里、造林绿化4886.15亩、美化村屯环境1445.2亩,实现全市村屯所有陈年垃圾清仓见底,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投资1.42亿元,在80个村、213个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建村屯道路、排水沟、路边硬化等项目。

实施交通道路畅通工程。投资7570万元,完成建制村“畅返不畅”项目建设规模126.181公里,投资5849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建设规模83.551公里,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和通客车率两个100%,自然屯道路硬化通达率100%。

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投资1.09亿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新打水源井76眼,村屯管网改造工程71处,新打分散式供水小井43眼,安装水质净化设备44台套。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集中式供水或分散式供水,且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均符合安全饮水退出指标要求。

实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加大农村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所有村屯均接通生活用电和动力电,所有贫困户家中全部通电,基本农田“井井通电”;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通讯设施村村通、宽带网络全覆盖,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223个行政村均有办公场所,均达到标准;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所有行政村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全部达到标准。

信息来源:大安电视台《大安新闻》 记者:武毅
编辑:张爽
主办:大安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