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产业扶贫栽下的“摇钱树”、形成的“聚宝盆”,大安市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为往日贫瘠的土地注入产业活水,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踏上了小康路。

眼下,太山镇高家村每个农户家中的庭院里都种上了油葵,长势喜人,实现了整村推进,使土地价值得到了最大发挥。在贫困户王树军家,第一书记和村干部正在查看油葵长势,帮助除草,指导搞好生长期管理。在大安市扶持庭院经济发展政策的鼓舞下,勤劳朴实的王树军仅靠庭院经济一项,便可增收1000多元。

太山镇高家村贫困户王树军:党的政策好,把院子变成了摇钱树,庭院经济的收入够我一年零花了。

太山镇高家村第一书记吴晓燕:我们的庭院经济都是有订单的,老百姓不愁卖,到秋就有收入。

今年,大安市出台扶持庭院经济发展新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平方米补贴3元,最多补贴1000元,非贫困户每平方米补贴1元,最多补贴300元,为此市财政列支补贴资金1600万元。全市发展庭院经济34160户,并在全市18个乡镇、223个行政村设置493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达到行政村全覆盖、贫困户全覆盖。

紧紧围绕瓜果、特色作物等富民产业,开发适应电商物流标准和网购家庭消费需求的优质网货,激活了精准扶贫一池春水。今年头6个月,全市实现网上交易额4581万元,全市物流累计单量突破100万单。

就业培训是对接“金饭碗”的助力器。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大安市积极开展扶贫保洁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全市18个乡镇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共3364人。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培育返乡创业带头人94名,带动贫困劳动力2815人,平均每人每月劳务收入2000元以上。

信息来源:大安电视台《大安新闻》 记者:宋勇
编辑:张 爽
主办:大安市融媒体中心